
2003年,国家先后核准批复河北晋州、山东单县和江苏如东3个秸秆发电示范项目,拉开了我国生物质发电的序幕。
同时为了支持生物质发电产业,《可再生能源法》颁布并实施了生物质发电优惠上网电价等有关配套政策,生物质发电得到快速发展。
曾几何时,以国能、凯迪、长青等为代表的生物质发电龙头企业,在全国开始跑马圈地,抢占生物质发电项目资源。
而各地政府也把生物质发电视为提升农村经济的抓手,为了在当地落地生物质发电项目,很多地方政府的领导甚至到北京排队邀请资方投资。
生物质发电当初的火热,一定程度上超过了风电和光伏。身披三农、新能源、环保多项外衣,成为非水可再生能源电力的黑马。
然而,二十年过去了,生物质发电非但没有延续最初的光辉,反而全产业链陷入了困境。而国补退坡,甚至加速了产业的覆灭。
无论是龙头企业,还是地方个体项目,如果除去国家财政补贴,可以说很少有生物质电厂能达到预期收益,绝大部分都处于亏损甚至停产的状态。
由此,很多业内人士认为,生物质发电之所以陷入困境,最大的问题是国家财政对电价补贴政策退步,补贴不及时、不到位。
表面上看,国家财政对电价补贴政策退步,是加速生物质发电衰落的原因,但是从根本上讲,电厂燃料居高不下才是产业迟迟不能发展起来的根本。
2019年,国家对风电和光伏执行全面平价上网,风电和光伏不但没有垮掉,相反却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产业爆发。
风电和光伏在失去电价补贴之后,再次迎来装机规模的暴增,最大的原因还在于没有燃料成本,这是生物质发电根本没法比拟的。
生物质发电无论是电力输出的稳定性还是质量,都远远高于风电和光伏。只要电厂燃料充足,生物质发电甚至可以媲美燃煤发电。
同时,生物质发电还是地方分布式电站的主力,完全可以替代小型燃煤电厂,为区域经济带的居民和企业提供稳定的电力和热力。
因此,生物质发电要复兴,只要做足两个工作即可以。一是出台全新的农林废弃物收储运管理政策,二是让生物质发电实现隔墙售电、直供热力。
只要解决这两个问题,生物质发电不需要电价补贴,就可以实现全产业链的盈利,从而实现生物质发电产业的全面复兴。